打造智慧园区 助力企业上云
400-008-2859/span>
关注微信公众号"龙智造工业云"
了解更多动态
发布时间:2025-02-12 10:01:19
2025 年,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将在政策支持、技术应用、解决方案供给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但也面临统筹协调、技术创新、人才短缺等挑战。以下是对 2025 年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形势与展望的具体分析:
发展形势
政策体系持续完善:2024 年,国家出台了《数字经济 2024 年工作要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2025 年,政策体系将更加细化和差异化,通过制定细分行业实施指南和设立差异化区域政策,推动形成各具特色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技术应用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尤其是大模型,将在工业领域深度应用。“大模型 + 小模型” 协同应用将成为优选赋能模式,提供通用知识和能力的同时,针对具体工业场景进行优化。此外,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全方位全链条的普及应用步伐也将大大提速。
解决方案加速更新:平台企业、数字化服务商和信息技术企业加快打造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和云化工业软件。预计到 2027 年,全国将更新约 200 万套工业软件和 80 万套工业操作系统,特别是在关键行业如石油、化工、航空、船舶等。
场景化图谱化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场景为抓手,绘制重点行业典型场景图谱,推动高水平转型供需对接。未来将进一步深入到专业细分场景,实现 “多点协同” 型的全面数字化转型。
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在两化融合、数字化供应链等领域,标准编制与贯标步伐加快。设备上云、工业数据字典、产业链图谱等标准持续推进,为数字化转型提供精细化指导。
面临挑战
统筹协调不足:多部门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沟通与协调,导致政策执行难以形成合力,影响整体推进效率与效果。
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高端工业软硬件技术存在 “卡脖子” 问题,特别是工业软件和高端传感器。国内企业在软件算法设计和软件生态方面与国外领先厂商仍有差距,高端工业母机和传感器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供需匹配难度较大: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的标准化产品难以精准契合制造业的独特需求。制造业企业需求多样,各企业因规模、产品特性等不同而需求各异,导致解决方案与实际需求脱节。
人才短缺问题突出: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导致数据在不同环节之间难以流通和交互。同时,高新技术人才流失严重,难以满足制造业转型需要。
对策建议
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出台相关行动方案,打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 “最后一公里”。绘制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图谱,通过 “挂图作战” 推动转型走深向实。建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等数据指标,形成周期性跟踪和评估机制。
树立行业标杆:按照 “分业施策、一链一策” 的原则,系统梳理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推动有条件的大企业开展全链条、全过程数字化转型,打造行业标杆。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
培育转型工具: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快开发和推广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建立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评价机制,推动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培育数促中心、产业大脑等数字化转型服务载体。
优化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关键标准研制,如工业设备上云、工业数据字典等。引导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贯标等。
强化生态建设:培育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评估评测、供需对接、人才培训等服务。探索设立国家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应用推广中心,推动开展品牌活动。深化产教融合,完善人才实训基地建设,支持 “新工科” 专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