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慧园区 助力企业上云
400-008-2859/span>
关注微信公众号"龙智造工业云"
了解更多动态
发布时间:2025-05-14 08:42:50
2025年5月14日,国内煤炭市场延续弱势震荡格局,主产地煤价普跌、港口库存高企、进口煤冲击等因素共同导致煤价持续承压。尽管部分长协占比较高的企业因市场煤比例提升而优化利润结构,但整体市场仍缺乏结构性机会。
一、主产地煤价普跌,市场信心不足
内蒙古、陕西等主产区煤矿集中下调煤价,跌幅普遍在5-20元/吨。部分煤矿因市场疲软或检修暂停销售,产地库存攀升至中高位水平。贸易商发运倒挂严重,拉运积极性低迷,导致市场信心进一步受挫。
二、港口库存高企,疏港压力加剧
环渤海港口库存已攀升至3110万吨,下游电厂日耗维持低位,采购需求疲软。沿江港口受北港跌价拖累,低硫5000卡煤价跌至600-615元/吨。贸易商悲观情绪蔓延,低价抛货现象增多,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压力。
三、进口煤冲击加剧,性价比优势减弱
印尼Q3800到岸价低至435元/吨,较国内煤有35元/吨的价格优势,但国内电厂库存高企叠加清洁能源替代效应,进口煤采购意愿疲软。俄罗斯因运力不足仅完成1/3计划运量,加剧了供应紧张预期。澳大利亚高卡煤因性价比下降成交冷清,进一步挤压了国内煤价空间。
四、结构性机会有限,长协企业或受益
尽管整体市场偏弱,但部分长协占比较高的企业因市场煤比例提升而优化利润结构。例如,中国神华等企业通过提高长协煤销售比例,有望小幅提升销售均价。然而,这一结构性机会难以改变整体市场下行趋势。
五、未来展望:短期波动,长期供需宽松
短期内,夏季用电高峰临近或刺激电厂补库需求,但高库存和进口煤冲击仍将压制煤价。长期来看,随着能源转型加速和新能源装机占比提升,煤炭消费空间将持续被挤压。预计全年动力煤价格中枢较2024年下移5%-8%,市场将呈现“供需宽松常态化、价格低位震荡”的特点。